圆明园的历史故事

      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圆明园的历史故事的信息,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。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圆明园的历史故事的话题吧。

1.圆明园介绍资料及历史背景是什么?

2.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故事和历史

3.圆明园的故事有哪些?

4.园明园是被谁烧的故事?

5.圆明园的历史背景?

圆明园的历史故事

圆明园介绍资料及历史背景是什么?

       圆明园介绍资料及历史背景如下:

       1、圆明园的修建时间:始建于1709年(康熙四十八年),至1809年基本建成,历时一个世纪,此后的嘉庆、道光、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,历时150多年。

       2、历史背景:圆明园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,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,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,乾隆时期再度扩建,乾隆九年(1744)竣工。

       乾隆朝时,正值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,乾隆集全国的能工巧匠,以空前规模扩建和修造圆明园,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、改建并完善了著名的“圆明园四十景”之外,还在东邻新建了长春等园。

       至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圆明、长春和绮春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,全园东西宽2620米,南北长1880米,周边外围总长约11000米,共占地350公顷,其中水面约140公顷。

       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,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,它是当时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文化艺术宝库,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,同时收藏了各种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和艺术珍品。

       占地面积

       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,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,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,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,总面积等于8.5个紫禁城。?

       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,由圆明园、绮春园、长春园组成,而以圆明园最大,故统称圆明园(亦称圆明三园)。此外,还有许多属园,分布在圆明园的东、西、南三面,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、玉泉山的静明园、清漪园(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)等,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。

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故事和历史

       圆明园遗址是国内现存面积最大的一处遗址公园,其西洋楼遗址的残垣断壁,147年来仍巍然屹立,警示后人,勿忘国耻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,英、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。咸丰十年(1860年)8月,英法联军攻入北京。10月6日,占领圆明园。从第二天开始,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。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,为了销赃灭迹,掩盖罪行,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,下令烧毁圆明园。大火连烧3昼夜,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。

       大水法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组喷泉建筑,占地1万平方米,建成于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。喷泉从大型狮子头口中喷出,沿着七级水盘,形成瀑布。池中有一个梅花公鹿,鹿角分为八叉,喷水八道,在鹿的周围有十只状似奔跑的猎狗,猎狗的口中喷水,直射鹿身溅起层层的水花,俗称猎狗逐鹿。 当喷水池中所有的喷泉全部开放的时候,犹如山洪暴发,声传数里。大水法遗址现遗存有石龛和三座喷水池。观水法位于大水法对面,坐南朝北,是清帝观赏大水法喷泉之处。观水法正中石台上设有宝座,后面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,分别雕刻西洋军旗、甲胄、刀剑、枪炮图案。观水法平台现仍遗存,宝座后面原五件石屏风和两座方塔,1927年散失到北京大学校内朗润园。1977年由圆明园管理处运回,并在原址复位。大水法石龛已成为圆明园遗址的形象代表。

圆明园的故事有哪些?

       1860年10月5日,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。

        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:清

       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,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,应先攻取;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

        的圆明园。

        于是,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、德胜门,进犯圆明园,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,

       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火烧圆明园”事件。

       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,建于明朝。

        1709年,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(后

        来的雍正帝),并赐名圆明园。

        经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

        经营,集中了大批物力,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,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,把它精

       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、景色秀丽的离宫。

       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、听政,处理军政事务,因此也称“夏宫”。

       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,由圆明园、万春园、长春园组成,而以圆明园最大,故统

        称圆明园(亦称圆明三园)。

        此外,还有许多属园,分布在圆明园的东、西、南三面,

       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、玉泉山的静明园、清漪园(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

        来的)等,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。

       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,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,集当时古

       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。

        园中有宏伟的宫殿,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;有象征热闹街市

        的“买卖街”,有象征农村景色的“山庄”;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、雷峰夕照,

       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;还有仿照古代诗人、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,如蓬莱瑶

        台、武陵春色等。

        可以说,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,也是中国人民建

       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。

        不仅如此,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,极为

       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,如历代书画、金银珠宝、宋元瓷器等,堪称人

       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,也可以这样说,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。

       10月6日,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,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。

       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,他们见物就抢,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,

        价值三四万法郎。

        他们空手而进,满载而归。

        在法国军营里,堆积着珍奇的钟表、五光

        十色的绫罗绸缎,以及珍贵的艺术品,价值达3000万法郎。

       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,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。

        更可恶的是,对那些搬不走

       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,他们打得粉碎。

       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,为了消赃灭迹,掩盖罪行,英国全权大臣额尔

       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,竟下令烧毁圆明园。

        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,第一次是

        10月7日至9日,主要焚烧圆明园,大火连烧3昼夜,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。

        这

        场浩劫,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:有一天,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,

        一个进行抢劫,另一个放火焚烧。

        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。

园明园是被谁烧的故事?

       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,与颐和园紧相毗邻。它始建于康熙46年(1707年),由圆明、长春、万春三园组成。有园林风景百余处,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,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。清王朝倾全国物力,集无数精工巧匠,填湖堆山,种植奇花异木,集国内外名胜40景,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,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。在这些建筑中,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,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、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,被誉为“万园之园”。1860年,英法联军攻入北京,将圆明园烧毁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,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,八旗兵丁,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,皆拆抢一空,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。其后,圆明园的遗物,又长期遭到官僚、军阀、奸商巧取豪夺,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。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,都倚仗权势,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、太湖石等,以修其园宅。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,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。圆明园占地350公顷,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,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,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,总面积竟等于8.5个紫禁城!

       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,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,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,同时,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,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,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。真可谓:"虽由人做,宛自天开"。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,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。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:"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,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"。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,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。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。园中各处藏有《四库全书》、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、《四库全书荟要》等珍贵图书文物。

       圆明园,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、杰出的营造技艺、精美的建筑景群、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,被誉为“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”和“万园之园”。

       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,文物被劫掠,17日-19日,园中的建筑被烧毁。曾经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,只剩断垣残壁,供游人凭吊。

       名称由来:

       “圆明园”,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。玄烨御书三字匾牌,就悬挂在圆明园殿的门楣上方。对这个园名雍正皇帝有个解释,说“圆明”二字的含义是:“圆而入神,君子之时中也;明而普照,达人之睿智也。”意思是说,“圆”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,超越常人;“明”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,完美明智。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。

       另外,“圆明”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时期一直使用的佛号,雍正皇帝崇信佛教,号“圆明居士”,并对佛法有很深的研究。著有《御选语录》19卷和《御制拣魔辨异录》。在清初的佛教宗派格局中,雍正皇帝以禅门宗匠自居,并以“天下主”的身份对佛教施以影响,努力提倡“三教合一”和“禅净合一”,是佛教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。康熙皇帝在把园林赐给胤禛(后为雍正皇帝)时,亲题园名为“圆明园”正是取意于雍正的佛号“圆明”。

       园林建筑特色:

       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,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,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,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。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,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,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。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,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,如海宁的安澜园.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、雷峰夕照,苏州的狮子林........不仅模仿建筑,连名字也照搬过来。还有祭祀祖先的安佑宫,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,模拟《仙山楼阁图》的蓬莱瑶台,再现《桃花源记》境界的武陵春色。更有趣的是,圆明园中还建有西洋式园林景区。最有名的“大水法”,是一座西洋喷泉,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海晏堂等,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。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,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“水城风光”。

       艺术特色:

       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,还是一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馆、艺术馆,收藏着许多珍宝、图书和艺术杰作。里面藏有名人字画、秘府典籍、钟鼎宝器、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,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。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,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。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“万园之王”。

       此外,圆明园也是除紫禁城外帝王居住过最多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[编辑本段]历史发展

       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。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,一百五十余景。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(即后来的雍正皇帝)的花园。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,园已初具规模。同年十一月,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。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,拓展原赐园,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、六部、军机处诸值房,御以"避喧听政"。乾隆皇帝在位60年,对圆明园岁岁营构,日日修华,浚水移石,费银千万。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、改建之外,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,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。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,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。嘉庆朝,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,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。道光朝时,国事日衰,财力不足,但宁撤万寿、香山、玉泉"三山"的陈设,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,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。

圆明园的历史背景?

       园明园是被英法两国联合组成的侵略军烧的。

       据《清通鉴》、《中国历史大辞典》、《中国历史大事年表》等史籍和权威工具书的记载,火烧圆明园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(1856-1860),罪魁祸首是英法两国联合组成的侵略军。

       1860年秋天,英法联军由浙江沿海北上,先后攻占了北塘、大沽、天津,直至北京城下。接着便进入圆明园中大肆抢掠,将园内所有的稀世珍宝劫掠一空,并丧心病狂地纵火焚烧,致使许多殿堂、朝房以及附近海淀民居铺户惨遭焚毁。侵略者写下了罪恶的一页。

详细介绍:

       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,占据圆明园。中国守军寡不敌众,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,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。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,下令烧毁圆明园。

       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,纵火焚烧圆明园,大火三日不灭,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、静明园、静宜园、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,安佑宫中,近300名太监、宫女、工匠葬身火海。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。大火连烧3天3夜,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。

       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,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,下至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。现仅存建筑遗址,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。

       1、圆明园的修建时间:始建于1709年(康熙四十八年),至1809年基本建成,历时一个世纪,此后的嘉庆、道光、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,历时150多年。

       2、历史背景:圆明园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祯的一座明代私园的旧址上建成的,胤祯登位为雍正皇帝后,扩建为皇帝长期居住的离宫,乾隆时期再度扩建,乾隆九年(1744)竣工。乾隆朝时,正值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荣时期,乾隆集全国的能工巧匠,以空前规模扩建和修造圆明园,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、改建并完善了著名的“圆明园四十景”之外,还在东邻新建了长春等园。

       至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,圆明、长春和绮春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,全园东西宽2620米,南北长1880米,周边外围总长约11000米,共占地350公顷,其中水面约140公顷。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,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,它是当时世界上极为罕见的文化艺术宝库,展示了我国古代封建文化的精萃,同时收藏了各种极为丰富的图书文物和艺术珍品。

扩展资料:

       圆明园名字由来

       圆明园的第一位主人——康熙帝有个解释,说“圆明”二字的含义是:“圆而入神,君子之时中也;明而普照,达人之睿智也。”其中,“圆”是指个人的品德圆满无缺,超越常人;“明”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,完美明智。

       根据《清实录》记载,康熙帝曾经5次走进圆明园。第一次是在康熙四十六年(1707)十一月十一日,当时圆明园还是后来的雍正帝胤禛的皇子花园。

       康熙帝最后一次走进圆明园,是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。69岁的康熙帝、45岁的雍正帝和12岁的乾隆帝这前后祖孙三代皇帝实现了历史性的相会,也是史书记载的唯一一次相会。

       康熙帝特别喜欢牡丹花,雍正帝就在圆明园里专门建了一个牡丹台,然后请父皇来观赏。当康熙帝兴致正浓的时候,在花丛中看见了自己的孙子弘历,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。

       康熙帝有35个儿子、50多个孙子。这些孙子,绝大多数连爷爷的面都没见过,乾隆帝长这么大,还是第一次见。据说,康熙帝特别喜欢他的机敏和聪慧,后来还当面夸奖乾隆帝的母亲能生这么个好儿子,是“有福之人”。

       百度百科-圆明园

       人民网-圆明园是康熙帝亲自提笔命名的 为什么叫圆明园?

       好了,关于“圆明园的历史故事”的讨论到此结束。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“圆明园的历史故事”,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。